(非業配文)
台灣有許多地區的夏季溫度潮濕悶熱,氣溫也越來越高…我們要怎麼預防中暑?中暑緊急處理怎麼做?中暑和休克有什麼不同?
在高濕熱的環境下,熱傷害有可能要了人命!有報導指出人體體溫高過40度且失去意識後,核心體溫若無法在黃金三小時內降至38.5度以下,死亡率將大幅提升。
我們要如何分辨熱傷害帶來的症狀和休克的差別呢?若發生有人中暑需要協助旁人可以怎麼做呢?
這是一張放了十年的紙條
上面記載著我認真上課的筆記…想不到它還沒爛、也想不到這個醫學常識它救過我。
那年還是高中生的我,曾在一個南部的週末豔陽天…沒有遮蔽加上悲傷過度、睡眠不足,回程時我在摩托車後座差點昏厥。後來發生了一生難忘的經驗,倒地、發寒、痙攣、發白、盜汗…痙攣是一種很可怕的經驗,至今想起來都覺得噁心
這份認真的筆記在那個時候,救了我的小命。回神之後是害怕的一陣崩潰痛哭
熱傷害包含哪些
- 熱痙攣
- 熱暈眩
- 熱衰竭
- 熱中暑
分辨中暑症狀
- 體溫升高(39度以上)、面部潮紅、皮膚乾熱(無汗)
- 脈搏強又快、呼吸沉濁困難、頭昏頭痛、噁心嘔吐
- 虛弱無力、肌肉痙攣、抽筋
- 沒尿(亦可能少尿或血尿)、昏迷、意識模糊…
中暑緊急處理方法
禁喝冷飲、開水等
蔭涼
- 協助將患者移動至安全的蔭涼通風處,遠離熱傷害地點
- 圍觀人群保持距離,避免人牆擋住通風
- 協助患者半坐臥休息
脫衣
- 鬆脫不透氣或緊繃衣物
- 若出現熱痙攣,適度按摩抽筋處,持續觀察患者狀態
散熱降溫
- 藉助外力為患者達到散熱降溫
- 冰毛巾包裹冰袋放置於頭部、腋窩、鼠蹊跨部、腹股溝(腹部連接腿部交界)等大動脈會經過且血管較薄的部位
- 以冷水(溫度約15度)持續噴霧器噴灑患者身體(頸部及以下),並以手動搧風使水份蒸發帶走熱能
避開頸部以上的原因:避免引發心臟問題或中風
旁人不得貿然行事避免造成二度傷害,應冷靜、理性協助,盡可能為患者爭取更多搶救時間以獲得專業醫療救護處理,把傷害降到最小。
- 禁止冰水、冰塊,毛孔急速收縮無法順利排汗
- 禁止酒精,酒精揮發性高,毛孔同時收縮有礙散熱
- 禁止退燒藥,熱中暑屬於體溫調節、排汗系統失常,服用退燒藥沒有幫助
喝水
- 避免意識不清情況下飲水易發生危險。意識清醒者,補充些微高稀釋之電解質飲品或添加少許鹽份的冷開水,使患者體內電解質趨於平衡。
送醫
- 患者不得猶豫、逞強,旁人應盡速報案119求醫,等待救護的期間可協助前列動作
- 痙攣劇烈或失去意識應執行急救步驟;旁人可協助的是求救。
- 即便患者恢復意識也應抬送醫院,患者不宜自立走動以免發生危險
什麼情況下會發生熱傷害
- 夜跑、衣物不透氣通風、藥物問題、通風不良、過度勞痛、室內外溫差大等…
如何預防熱中暑
- 多喝水、選擇合適的時間與場所活動、備妥裝備、保持涼爽、提高警覺
哪些族群容易中暑
- 嬰幼兒
- 腦循環未成熟,溫度調節差不易散熱
- 年長者
- 汗腺萎縮,排汗功能差
- 慢性病患
- 循環功能差,不易排汗
- 服用特定藥物者
- 藥物導致血管收縮,抑制排汗
- 抗組織胺藥物、抗憂鬱藥物、利尿劑、抗乙醯膽鹼藥等
- BMI27以上
- 戶外工作者、運動員
記得以前學習的時候,一直分不清楚中暑和休克的處理方式和症狀辨別。要知道中暑不等於休克
分辨休克症狀
- 體溫低、臉色發白、皮膚濕冷、血壓下降、脈搏快又弱、呼吸慢而淺
- 尿量減少、神情煩躁不安或表情淡漠甚至昏迷…
休克緊急處理方法
- (判斷頸部沒有骨折的情況下)協助平躺,頭部偏側保持呼吸暢通,腳部以毛毯稍微墊高
休克發生的原因
- 循環功能障礙,引發組織血液灌注量不足到至各種器官功能異常
休克有很多種
- 低血容性休克
- 心因性休克
- 敗血性休克
- 過敏性休克
- 神經性休克
休克緊急處理方法
不同的休克原因,處置情況各有不同,旁人應立刻報案119送醫求助
休克的預防
注意日常保健、規律生活
#熱傷害
#中暑處理 #中暑怎麼辦 #預防中暑
#休克處理 #休克怎麼辦 #預防休克 #中暑不等於休克
#安妮
圖片授權:卡呸醬的腦神經
圖片來源:Jacub Gomez
參考資料↙
本文僅供個人紀錄使用,非經同意,不得截圖、任意轉載。
Instagram (IG)@ 卡呸醬Instagram
Facebook (FB)@ 小拾了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