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0223111119_380587

(非業配文)

台灣有一些物種慢慢減少中,減少的原因很多…但多數是人類。

你知道什麼是鼴鼠嗎?你聽過鼴鼠、錢鼠、田鼠嗎?

今天卡呸看到朋友傳來消息…鄉野間有人惡意敲死了很多人沒見過的鼴鼠;人們總說鼴鼠會破壞農作物,於是留牠不得

我們一群人起鬨著「不如養吧」,養但是怎麼養呢?生活型態?條件?食物?基本供需?

於是做了這篇搜尋文。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順便吸收資訊了

 

首圖來源:作者汪仁傑 。資料來源:臺灣物種名錄(TaiBNET) (發布於 臺灣生命大百科)。


台灣鼴鼠

MOLE通常指鼴科中常見的北美洲、亞洲、歐洲的鼴鼠

  • 鑑定學名:Mogera insularis insularis
  • 脊索動物們→哺乳綱→鼩型目→鼴鼠科→鼴鼠屬
  • 台灣特有亞種
  • 俗稱悶鼠
  • 典型穴居性動物,夜行性
  • 外型似鼠、頭尖、吻長、眼小、耳小或完全退化(無外耳廓)、圓柱形身軀、總齒數42
  • 視覺聽覺差、前肢強大有力、掌心向外、有爪適合挖鑿地道、後腿退化、尾小、骨架矮扁、密短柔滑的黑褐色絨毛
  • 體長約10-13公分,尾長1公分胎生3-4隻

鼴鼠居住型態

  • 居住於地下,善於挖掘洞道
  • 蟲食性,以土壤中蚯蚓、蠕蟲為食。
  • 常以捕食昆蟲、蚯蚓、蠕蟲、蝸牛、蛞蝓、甲蟲、甲蟲幼蟲、其他昆蟲為生
  • 亦食用麵包蟲、蔬菜葉、蔬菜根、根莖、玉米、豆子、植物根系…
  • 洞穴大小取決於昆蟲數量多寡
  • 一隻成年眼鼠開挖的洞穴總面積達7000平方米以上
  • 地洞中縱橫交錯,上下相通可達六層之多,挖出的泥土在地面壟起形成鼴鼠丘,明顯易見
  • 新陳代謝非常快,日進食量需相當於自身體重2-3倍
  • 由於長期待在地道生活,眼睛退化、視覺喪失,必須完全倚靠鼻子上的觸鬚來辨認方位。
  • 挖洞方式:用前肢將土挖下,用後腿將土往後推

居家飼養環境

  • 必須要有足夠的空間、足夠乾淨的土壤及環境飼養條件算是難度高的了。
  • 大型魚缸裝上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壤可能勉強夠鼴鼠生活…

 

 


 

裸鼴鼠

  • 完全是另一種生物全身無毛、牙齒外突、體型如香腸
  • 主食為蚯蚓、蛞蝓、兩棲類、小型爬蟲、小型鳥類等

裸鼴鼠生活型態

  • 居住於地下
  • 整群裸鼴鼠中有一隻肥碩的王后和幾隻雄鼠
  • 其餘無論雌雄皆為工鼠
  • 工鼠可能受王后尿液中的激素抑制而失去生殖能力
  • 工鼠負責採集食物,天冷時為鼠后保溫,平日負責挖掘地道等
  • 社會結構與昆蟲社會相似,在脊椎動物中不常見。可能是「趨同進化」的結果
  • 被喻為世界上最醜的動物之一

 


 

臭鼩

  • 也完全是另一種生物
  • 臭鼩Suncus murinus
  • 脊索動物門→哺乳綱→真盲缺目→鼩鼱科→臭鼩屬
  • (但不是老鼠!老鼠是囓齒目,臭鼩是哺乳動物中最原始有胎盤類的食蟲目)
  • 中文:地鼠、尖嘴老鼠、鼩ㄑㄩˊ鼱ㄐㄧㄥ
  • 俗名:錢鼠、香鼠
  • 身體兩側有麝香腺,體味特殊
  • 香腺以交配及劃分領地之用
  • 春夏季為高產季,胎生1-6隻
  • 視力退化,藉由叫聲以助前進(如蝙蝠迴聲辨位)
  • 吻長,眼小、身形扁胖、觸鬚多
  • 台灣第一種被發現的食蟲目動物,食蟲目中比較有名的則是刺蝟
  • 肉食性,主食為昆蟲、其他無脊椎動物(如蚯蚓等)
  • 現代臭鼩的食物來源也可能是鄰近住宅的垃圾、廚餘

鼩鼱生活型態

  • 演化特殊的護幼行為,篷車隊行為:幼鼠出生後第5-22天之間,常被目擊幼鼠含住母鼠尾巴,其他幼鼠以此法接續前進
  • 貓會獵捕錢鼠,但不以錢鼠為食
  • 叫聲如銅錢掉在地上的聲響,得名
  • 坊間傳說,錢鼠會為人們帶來好運與財富,所以人們通常不會驅趕或獵殺錢鼠

 

 

圖片來源↙

首圖來源:作者汪仁傑 資料來源:臺灣物種名錄(TaiBNET) (發布於 臺灣生命大百科)。

參考資料↙

維基百科@ 鼴鼠

維基百科@ 臭鼩

台灣鼴鼠-台灣生命大百科

我不是老鼠啦!從牙齒看錢鼠-科學月刊

抓到了,不是老鼠的錢鼠-姝瑩與聰賢的生活學習筆記

外部連結↙

台灣土撥鼠防治-行政院農委會

 

非經同意,不得截圖、任意轉載。


關注我們 #沒有新浪 #有微博但不是個V

Instagram (IG)@ 卡呸醬Instagram

Facebook (FB)@ 小拾了了

PIXNET邦邦@     詐罐學院之碰瓷小隊

 

arrow
arrow

    卡呸醬的腦神經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